222
111

云南:PLA、PBAT成分全生物降解地膜,水稻亩产662公斤!

   日期:2022-10-17     浏览:0    评论:0    
核心提示:本站讯:近日,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洱海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面源污染防控协同的创新模式构建与示范”项目的有机水稻高产示

本站讯:近日,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洱海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面源污染防控协同的创新模式构建与示范”项目的有机水稻高产示范田进行实地测产验收。云南省大理州州委书记杨国宗、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等到现场进行考察,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吕世华介绍相关情况。

吕世华说:“该技术的最大特色是在稻田采用全生物降解地膜进行覆盖,该地膜由云南曲塑集团生产,我们采用开箱垄作,结合全生物降解地膜的覆盖,解决了高原地区的水稻生长早期限制的低温因素;三角形栽培创新,更好促进苗期分蘖,协调了个体与群体的矛盾。该技术的应用,大大节约了灌溉用水,同时满足水稻生长对温度的需求,除草效果明显,节省有机种植中的人工除草成本,抑制病虫害发展,在种植周期内不需要再次追肥,今年在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的示范田中,有机肥施用量比当地传统有机种植的用量还减少了60%。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黑色膜身有助于根茎充分吸收养分,使根茎粗壮,实现提前收割,增产、增收,而分解产物又能为土壤补充有机质,且不造成环境污染。”

据介绍,该项目应用了五种技术模式,其中生物可降解膜覆盖综合栽培技术采用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与中国农业大学多年研究成功的以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开厢垄作、三角形稀植、小苗移栽等综合集成的有机水稻节本高产技术。

全生物降解地膜是该创新模式构建与示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曲塑集团负责人卢斌说,Ecomulch(益可膜)全生物降解地膜采用的主要成分是聚乳酸(PLA)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等,在作物生长后期被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类微生物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及少量生物质,仅需2-3个月,地膜就能自然降解,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地膜在作物生长后期或农收后可轻松犁入土壤,由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类微生物降解,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覆膜种植清理不干净、留下白色垃圾等问题,实现绿色发展和农民增收共赢。

卢斌说:“从透气性、力学等指标可发现,降解地膜和普通PE地膜有显著区别。需要详细跟踪栽种区域的环境,确定该区域的土壤、温度等变量,从而调整薄膜的工艺参数与技术配方,并配合相应的种植技术,去定制化地运用与维护。基于此,我们与农科院、农业大学等产学研合作,将最新最科学的栽种技术推广给农户,也能及时监控栽种环境与内容,从而不断调整降解地膜的工艺配方设计与加工。”

张福锁院士强调,在洱海流域采用该技术发展水稻有机种植对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把大理打造成全国湖泊污染治理的样板。

杨国宗对该技术给予了肯定,并希望该技术在全州进行推广,希望全生物降解覆膜技术能应用到其他作物及种植场景中。杨国宗强调,要创新工作方法、强化科技赋能,努力破解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难题,积极探索绿色高值农业发展路径,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新样板。

据测算,本次现场测产实收面积204.0平方米,该种植技术比传统有机优化种植节省灌溉水60%以上、节肥40%以上,亩产量达到662.3公斤,亩产值超过9000元。

专家组认为,项目组以全生物降解地膜、开厢垄作、三角形稀植等综合集成的有机水稻节本高产技术试验,有效地解决了洱海流域水稻生产面临的低温胁迫、养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对实现环境保护与水稻高产优质的协同、洱海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具有借鉴意义,建议大力推广。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是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理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前些年,洱海流域无序开发严重,环湖生态遭到破坏,水质逐年下降。调查发现,除了周边旅游无序开发、非煤矿山生态破坏等原因外,农业面源污染也是重要原因。在洱海边,农民大多使用化肥种粮、种菜,大水大肥的种植模式产生了大量富含氮、磷的农田尾水。这些尾水顺着沟沟渠渠最终流入洱海,造成污染。

在生态搬迁、矿山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过度开发建设治理等系列措施推动下,洱海流域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洱海水质呈现向好趋势。2020年、2021年,洱海水质评价结果连续两年为“优”。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近年来,大理开始推行有机肥,以替代化肥。而改变当地传统种植模式的一项关键措施是引进了“水稻覆膜节水节肥综合高产技术”。

 
打赏
0相关评论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81 3619 1160

微信咨询

QQ交流群

在线客服

售后服务

回到顶部